从早上8点考到下午5点多,除去休息时间,总计长达8个多小时的“马拉松”考试拉锯战,比起年初举行的“五校联考”,其令考生“吐血”指数“有过之而无不及”。日前,一则关于某高中名校革新实验班选拔考的帖子在网上热传。
这只不过开学选拔考试,“好戏”更在后头。据媒体报道,准高中一年级新生小杰被告知,入选这所示范性高中革新实验班的学生,开学后,除完成正常学业外,晚上还要进行“革新培养”,上研究课、做实验、做课题等,周一至周五晚上8点才放学,周末也会安排上课。老师更是放话:“对于你们来讲,天天十二点睡觉,就很好了!”
近年,全国各地的大中学校,都以“革新”名义拓展教学实验。然而,剖析这类“革新班”,在教育举措上,没多少革新,在“反教育”方面,却“革新”颇多。集中在一天考8小时,这是教育革新?天天8点才放学,12点才睡觉,这是教育革新?再不懂教育者也了解,这是打着革新的“旗号”,对学生进行不受“补课禁令”、“减轻负担禁令”影响的应试摧残。
让人关注的是,为何如此的革新班却可以得到教育部门的“法外施恩”,得到父母的“追捧”,同时,就连学生也“乐于”承受?从教育部门看,颁布“补课禁令”,本就是为了表达一种关注学生素质教育的态度,却并不需要学校真的实行,由于真的实行,势必影响当地的升学率——这可是政府部门最耀眼的政绩。而“革新班”的出现,“暗合”了政府部门心思,对于提升辖区内的升学率,特别是名校升学率有用,故而非但不会用条规加以治理,还会大力支持,发文将加班加点的学习“合法化”。
对父母和学生来讲,“革新班”,第一意味着更优质的教育资源,可以有全校最好的教师上课;第二,意味着可以享受更打折的教育政策,特别是三年之后参加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打折——大部分中学的革新班是与高校自主招生对接的,上海这所中学采取类似清华、交大五校联考的方法选拔学生,充分表明这种“对接关系”,通常来讲,高中对于“革新班”的同学是有承诺的,即参加“革新班”,可以多大比率获得高校自主招生机会,为此,这类高中是与大学有协议的,即有关高校给多少自主招生名额给“革新班”。有了这两项,父母和学生吃苦也是“乐意”的。
若高中教育要谋求真的的革新,则应把晚上进行的“革新培养”全方位移植到白天,把重常识灌输的教育,替代为交互式、探究式教育,引导学生上研究课、做实验、做课题等,同时,打造全方位的学分制,在中学内提供更多课程,供学生自主选择。同时与大学联手,创造机会,鼓励学生到大学去选修课程——在美国,初中生就可选修大学课程,既可作为中学学业成绩、申请大学的依据,也可在读大学时,被承觉得大学学分。
从以上剖析可见,当下高中“革新班”既违背素质教育理念,又抵触各地教育部门的减轻负担令,同时破坏教育公平,是以“革新”的模式进行应试教育,制造教育不公平。但这种“革新班”却在各地以对接高校自主招生为背景迅猛进步,表明国内教育紧急偏离正确的教育理念。其实,教育并无需多少“革新”,而需要对基本教育知识的回归,这就是以学生为本、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,因地制宜。当然,中学对此或许有不少说不出的苦衷,觉得自己是戴着镣铐“革新”。那样,摆脱这种局面,要么,就不要“革新”;要么,就打开镣铐。这需要推进高考考试规范改革,为中学的教育知识回归,创造基本环境。